《申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真模拟卷【二】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真模拟卷【二】
国家公考《申论》题(副省级)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1”提到了三条“黄河”,请你谈谈这三条“黄河”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1、三条黄河:①原型黄河。②数字孪生黄河指把原型黄河装进计算机,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③模型黄河指把黄河放进实验室,开展各类模型试验。
2、关系:①原型黄河是数字孪生黄河和模型黄河的基础。②数字孪生黄河为原型黄河治理提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③模型黄河为原型黄河治理提供物理参数,给予支撑引领。
3、如何协同:①打造“2+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建设防汛会商预演系统,防汛各环节一屏掌控,五级联防联动、“四预”过程管理;构建监测感知网络,获取动态数据;打造河务通App,汇集海量数据;开展远程巡航监测,发现、处置和预防违法行为。②打造试验基地。建成一批基础科研设施;形成黄河模型架构体系;建设特色人工智能模型和可视化模型,构筑黄河水利模拟系统和知识模型;自主研发多种模型于一体、安全可控的模型平台。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三条“黄河”的释义、三者间的关系、发挥协同作用的方式三个角度展开。其中,释义部分指出三条“黄河”分别指原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和模型黄河;三者关系分别对三条“黄河”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发挥协同作用的方式分别从“打造‘2+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和“打造实验基地”两个方面展开。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划线句子“只有慢慢发展,慢慢成熟,蓦然回首才会发现:不是产业,竟是产业”的理解。(10分)
要求:分析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指要借鉴“竟是山”的思想,不必急于把徐庄第一时间变成文旅产业,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是要形成特色,在时间中慢慢沉淀,让人能在其中涵养性情、寄托情怀,人与情景慢慢交融,培育出有持久生命力的风景。
具体而言要:1.依托鹜岛,强调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相融”,打造生态智城。2.对鹜岛进行改造,打造主题丰富的文旅内容,使它们各得其所,让时间来自然地养成。3.形成一套整合的解决方案,将新特色、新风貌根植于当地文化底蕴,协调各种资源,慢慢地精细化运作实施。
总之,要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徐庄变成舒适、温暖、安全、便捷,可供人们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
参考答案说明:思路方面,本参考答案按照词句解释题“总体释义+展开解释+总结”的一般答题思路展开。内容方面,本参考答案先对题干给定句子的含义进行了总体解释;然后从“打造生态智城”“丰富文旅内容”“制定系统解决方案”这三个方面展开解释;最后进行了总结。词句表达方面,本参考答案加上了“具体而言要”“总之”等连接词来承接上下文。
三、今州粮仓计划在园区入口处设立宣传展板。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为展板拟写一篇文稿,宜传介绍粮仓的“前世今生”。(2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今州粮仓的前世今生
今州粮仓坐落在丛江,得名于丛江的古称“今州”,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136亩。
新中国成立以后,今州粮仓肩负着粮食储存的重任。20世纪末,粮仓的储粮功能弱化,今州粮仓被用于多种小业态的经营,小业态萧条后,粮仓一度废弃多年。
如今,今州粮仓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改造盘活,成为市民游客的“精神粮仓”。粮仓外部修旧如旧,沧桑感十足;内部蝶变重生,呈现出现代模样。雕塑巨型铁质号角传达出多元、沟通的理念;“云间麦田”展厅以唯美场景传递粮食文化;“吸粮房”成了临河的品茶空间;旧式粮仓更新改建成文化活动空间;标志性景观筒仓以巨幅涂鸦展示丛江大米航天育种的主题;文创市集汇聚优秀文创、非遗资源,搭建起优秀的市场化平台。
今天的今州粮仓,人文之风从巷弄中飘散而出,被凝固的旧时光在青砖红瓦间续写着新的时代故事。
参考答案说明: (1)本题是公文题,要求写一篇宣传类文稿,格式由“标题+正文”构成。(2)内容方面,围绕着“今州粮仓的‘前世今生’”这一主题,本参考答案开头部分先介绍了今州粮仓的背景性内容;接着主体部分从“今州粮仓的前世”和“今州粮仓的今生”两个方面展开;最后结尾部分进行了总结评价。形式方面,本参考答案做到了分段、分条撰写,整体上条理较为清晰。
四、如果你是青溪县数据局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梳理青溪县数据标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该县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行业门槛提高。采用劳动密集型模式,从业者学历不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应对行业专业化、场景化、精细化及定制化的发展趋势。2.订单减少。AI智能进步,逐步取代基础人工标注;大型人工智能公司自建数据标注基地;政府、公益项目和互联网大公司的帮扶优势减少。3.承接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规模小,人数少,团队协作能力弱,大公司与外地同类公司存在较大差距,承接和竞争优质项目能力弱。
建议:1.加强队伍建设。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大力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地方成立数据标注学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细分领域高技能人才。2.积极拓展业务。成立数据标注技术研发中心,引入AI辅助标注系统,瞄准金融、医疗等市场需求大、商业价值高的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力。3.提升承接能力。政府主导,扶持大型数据标注龙头企业,探索建设数据标注基地,打造片区化数据标注产业带,让本地标注企业抱团取暖,形成竞争优势。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整体分为“问题”和“建议”两个部分,其中“问题”部分从“行业门槛提高”“订单减少”“承接能力不足”三个方面展开,“建议”部分从“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拓展业务”“提升承接能力”三个方面展开,且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各条答案要点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并列,没有交叉。
五、事物的劣势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这种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请你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以主观能动思维破“劣优易形”之局
矛盾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全面辩证地审视问题,主动寻求矛盾转化的路径,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将死局盘活、将困局盘新。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我们面前依然荆棘丛生、挑战重重。唯有充分运用主观能动思维,在战略定力中深挖底蕴,在守正创新中重赋价值,在危机形势下把握机遇,才能走出从“劣势”到“优势”的妙手。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利益诱惑下保持战略定力,树立长远目标,以“慢”的智慧找到持续发展的密码。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慢”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从容应对利益诱惑的坚定意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慢”的本质是对发展规律的尊重与敬畏,是对长远规划的深思熟虑,它能够有效地将短期利益的“减法”转化为长远价值的“加法”。尽管徐庄具有典型的“网红特质”,但当地政府并未急切地兑现“真金白银”,而是慢工出细活,逐渐将多元业态、生态治理等发展思路融入街区改造,让历史老街重现新特色、新风貌、新气象。反观国内某些网红古城,盲目开发,急于求成,最终昙花一现。可见,只有用“细火慢炖”的智慧,才能与时间订立长久契约。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时代洪流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化朽为奇,让“旧”的精华沉淀为传承的力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旧物件、旧建筑等,被看作落后、陈旧的“破烂儿”,正以惊人的速度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然而,时间的沉淀绝不等同于效能的衰减,文明的褶皱也不是进步的累赘。“旧事物”是文明基因的实体化载体,其精神价值远超出物质形态。只要利用得当,旧事物将会以颠覆性姿态重构价值坐标。故宫猫日历、唐妞冰箱贴、民国笔记本……近年来,各大历史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精美的现代构思与厚重的高墙旧物,这恰如其分的融合,让旧时光在新时代续写着传奇。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困境绝境里铸就不屈之魂,直至浴火而生,将“危”的破坏力重构为“机”的驱动力。危机并不必然通向终点,也有可能是认知重构、生命重塑的起点。面对危机的挑战,只有顽强不屈、矢志不渝,才能劈波斩浪,逆风飞翔。正如华为领袖任正非所言:危机是常态,我们要学会在危机中成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华为众志成城,奋发进取,在无数个日夜征程中咬紧牙关,攻克难题,最终涅槃重生,让鸿蒙系统在科技领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从手机制造商转变为物联网生态企业的小米,从电商平台蜕变为数字经济体的阿里巴巴……这些企业在命运悬崖的每一次绝地反击,都在重写着中国经济升级进化的方程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每次突破,无不蕴含着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的智略。将这种主观能动思维注入社会发展实践,便能在危机的巨浪中开辟先机的航道,于变局的风暴中找寻新局的曙光,最终绘就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
文章分析
以主观能动思维破“劣优易形”之局
【标题的优点:标题中含有主题词,清晰地突出了文章主题。此外,借用法的写作技巧,为标题增加了一定的亮点。】
(1)矛盾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全面辩证地审视问题,主动寻求矛盾转化的路径,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将死局盘活、将困局盘新。(2)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我们面前依然荆棘丛生、挑战重重。(3)唯有充分运用主观能动思维,在战略定力中深挖底蕴,在守正创新中重赋价值,在危机形势下把握机遇,才能走出从“劣势”到“优势”的妙手。
【开头的优点:★内容方面。范文的开头是紧扣“事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一主题展开的。(1)首先指出了要运用辩证思维审视问题。(2)接着指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3)最后指出了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及意义。★文字表达方面。使用了“唯有……才能”等连接词,增强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利益诱惑下保持战略定力,树立长远目标,以“慢”的智慧找到持续发展的密码。(1)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慢”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从容应对利益诱惑的坚定意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慢”的本质是对发展规律的尊重与敬畏,是对长远规划的深思熟虑,它能够有效地将短期利益的“减法”转化为长远价值的“加法”。(2)尽管徐庄具有典型的“网红特质”,但当地政府并未急切地兑现“真金白银”,而是慢工出细活,逐渐将多元业态、生态治理等发展思路融入街区改造,让历史老街重现新特色、新风貌、新气象。反观国内某些网红古城,盲目开发,急于求成,最终昙花一现。(3)可见,只有用“细火慢炖”的智慧,才能与时间订立长久契约。
【论述段1的优点:★观点句:范文的观点句是紧扣“事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一主题提出的。形式上,它在段首处直接写出,位置突出,容易发现。内容上,关键词突出,内容要点明确,可以明显看出主要从保持战略定力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运用主观能动性促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论述内容: (1)主要介绍了“慢”发展的本质与意义; (2)通过正反事例的对比,对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证; (3)重申观点,再次强调“慢”的能动性。注意: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紧扣“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利益诱惑下保持战略定力,树立长远目标,以‘慢’的智慧找到持续发展的密码”这个观点句进行分析论述的,论述的针对性强,内容层次丰富。在论述方法上理证例证相结合,做到了层次清晰,论说有力。】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时代洪流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化朽为奇,让“旧”的精华沉淀为传承的力量。(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旧物件、旧建筑等,被看作落后、陈旧的
“破烂儿”,正以惊人的速度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然而,时间的沉淀绝不等同于效能的衰减,文明的褶皱也不是进步的累赘。“旧事物”是文明基因的实体化载体,其精神价值远超出物质形态。只要利用得当,旧事物将会以颠覆性姿态重构价值坐标。(3)故宫猫日历、唐妞冰箱贴、民国笔记本……近年来,各大历史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精美的现代构思与厚重的高墙旧物,这恰如其分的融合,让旧时光在新时代续写着传奇。
【论述段2的优点:★观点句:范文的观点句是紧扣“事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一主题提出的。形式上,它在段首处直接写出,位置突出,容易发现。内容上,关键词突出,内容要点明确,可以明显看出主要从坚持守正创新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运用主观能动性促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论述内容: (1)主要介绍了旧事物的现状; (2)主要介绍了旧事物的重要性;(3)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紧扣“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时代洪流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化朽为奇,让‘旧’的精华沉淀为传承的力量”这个观点句进行分析论述的,论述的针对性强,内容层次丰富。在论述方法上理证例证相结合,做到了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困境绝境里铸就不屈之魂,直至浴火而生,将“危”的破坏力重构为“机”的驱动力。(1)危机并不必然通向终点,也有可能是认知重构、生命重塑的起点。(2)面对危机的挑战,只有顽强不屈、矢志不渝,才能劈波斩浪,逆风飞翔。(3)正如华为领袖任正非所言:危机是常态,我们要学会在危机中成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华为众志成城,奋发进取,在无数个日夜征程中咬紧牙关,攻克难题,最终涅槃重生,让鸿蒙系统在科技领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从手机制造商转变为物联网生态企业的小米,从电商平台蜕变为数字经济体的阿里巴巴……这些企业在命运悬崖的每一次绝地反击,都在重写着中国经济升级进化的方程式。
【论述段3的优点:★观点句:范文的观点句是紧扣“事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一主题提出的。形式上,它在段首处直接写出,位置突出,容易发现。内容上,关键词突出,内容要点明确,可以明显看出主要从顽强不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运用主观能动性促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论述内容: (1)主要介绍了危机的影响; (2)主要介绍了面对危机应顽强不屈、矢志不渝;(3)通过华为等实际案例对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紧扣“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应在困境绝境里铸就不屈之魂,直至浴火而生,将‘危’的破坏力重构为‘机’的驱动力”这个观点句进行分析论述的,论述的针对性强,内容层次丰富。在论述方法上既有理证,也有例证,逻辑清晰,论说有力。】
【论述段之间的关系:★内在逻辑上:文章先论述“保持战略定力”,再论述“坚持守正创新”,最后论述“顽强不屈”,三个论述段充分解读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整体呈现出并列逻辑,彼此不交叉、不重复。★外在形式上:都以主题词引出观点,整体呈现出匀称的排比句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每次突破,无不蕴含着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的智略。将这种主观能动思维注入社会发展实践,便能在危机的巨浪中开辟先机的航道,于变局的风暴中找寻新局的曙光,最终绘就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
【结尾的优点:范文的结尾回扣了“事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个主题,并且进行了展望,发出了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