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试卷结构
国考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和《申论》是两门核心科目,其试卷结构与时间分配直接影响备考策略。以下是两科的详细解析: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
1. 试卷结构
行测为客观题,满分100分,按职位类别分为三类:
(1)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省级以上)
(2)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地市级)
(3)行政执法类
题型与题量分布(以2023年国考为例):
表格
|
模块 |
省级以上题量 |
地市级/行政执法题量 |
核心考点 |
|
常识判断 |
20题 |
20题 |
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 |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40题(含10-15题选词) |
40题(选词、片段、语句表达) |
逻辑填空、主旨概括、细节理解 |
|
数量关系 |
15题 |
10题 |
工程、行程、排列组合、数学运算 |
|
判断推理 |
40题(图形10、定义10、类比10、逻辑10) |
40题(同省级) |
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 |
|
资料分析 |
20题(4篇材料) |
20题(4篇材料) |
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综合分析 |
行政执法类特色:
(1)法律类常识题占比更高(约5-8题),侧重《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
(2)判断推理中可能增加“行政执法情境”类题目。
2. 时间分配
(1)总时长:120分钟(省级以上/地市级/行政执法均相同)。
(2)建议时间:
① 常识判断:5-8分钟(快速浏览,会则选,不会跳过)。
② 言语理解:35-40分钟(每题约1分钟,选词填空可稍快)。
③ 数量关系:10-15分钟(优先做简单题,如工程、行程问题)。
④ 判断推理:35-40分钟(图形推理每题1分钟,逻辑判断每题1.5分钟)。
⑤ 资料分析:25-30分钟(每篇材料7-8分钟,重点计算题优先)。
(3)留出5分钟涂卡,避免因时间紧张导致漏涂或错涂。
二、《申论》
1. 试卷结构
申论为主观题,满分100分,按职位类别分为三类:
(1)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5道题(1概括+1分析+1对策+1应用文+1大作文)。
(2)市(地)级(综合管理类):5道题(1概括+1分析+1对策+1应用文+1大作文)。
(3)行政执法类:5道题(1概括+1分析+1对策+1应用文+1大作文),但应用文可能侧重“执法类文书”(如整改通知书、答复函)。
题型与分值分布:
表格
|
题型 |
省级以上分值 |
地市级/行政执法分值 |
核心能力 |
|
归纳概括 |
15-20分 |
15-20分 |
提取要点、分类整合 |
|
综合分析 |
15-20分 |
15-20分 |
理解观点、分析关系、提出见解 |
|
提出对策 |
20-25分 |
20-25分 |
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 |
|
应用文写作 |
20-25分 |
20-25分 |
格式规范、内容准确、语言得体 |
|
大作文 |
35-40分 |
35-40分 |
立意深刻、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
行政执法类特色:
(1)应用文可能涉及“执法流程说明”“投诉处理回复”等。
(2)大作文主题可能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等。
2. 时间分配
(1)总时长:180分钟(省级以上/地市级/行政执法均相同)。
(2)建议时间:
① 审题与阅读材料:40-50分钟(标注关键信息,划分材料层次)。
② 小题作答:每题20-25分钟(先写要点,再补充细节)。
③ 大作文:60-70分钟(列提纲10分钟,写作50分钟,检查5分钟)。
(3)留出10分钟检查,重点检查错别字、格式错误和答题区域是否对应。
三、备考建议
1.行测:
(1)优先突破高频考点(如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判断推理)。
(2)数量关系掌握“速算技巧”(如代入排除、倍数特性)。
(3)每周模拟考试,严格计时,适应高压环境。
2.申论:
(1)积累规范表达(如“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
(2)练习不同类型应用文格式(公告、通知、函等)。
(3)大作文注重“标题优化”和“分论点逻辑”(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通用策略:
(1)制定分阶段计划(基础学习→专项突破→套题训练)。
(2)利用真题分析命题趋势(如行政执法类法律题增加)。
(3)保持每日练习(行测50题+申论1小题),避免“手生”。
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针对性训练,可显著提升两科成绩。建议结合自身优势模块调整策略(如数学好则多攻数量关系,文字表达强则重点练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