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章写作高分法(申论知识点)—湛江公务员培训机构
第六章 文章写作高分法
一、写作的基本思路——立意
(一)如何确立好的立意
好的立意,要做到“准确”、“明确”、“正确”、深刻。
第一步: 审题干, 明方向。在题干中, 有一个信息至关重要: 文章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也就是“文章写什么”的问题,为立意指明了大的方向。在具体命题上,题干往往会通过 “请围绕……”、“请就……”、“请结合……”等词汇来提示考生。
第二步: 读材料, 找要点。材料是立意的主要来源之一, 读懂材料是正确选择立意的 基础。考生需要通过对给定资料关键信息的梳理,来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核心意图,这个核 心意图,往往就是文章立意的重要基础
找准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抓住材料要点的关键所在。
材料之间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同义关系。材料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
(2)共同点关系。所供材料表面上没什么联系,实际上,有一定的共同点,这些共 同点往往就是考题的重点。
(3)反义关系。材料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第三步: 用政策, 定方向。从命题原理看, 申论写作要体现出“政策导向性”; 从写 作角度看,选择立意就离不开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立意有没有高度、有没有深度,就取 决于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高不高。
(二)常见题型立意要点
在申论考试文章写作题, 常见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种: 主题类、关系类、概念类, 每个 题型在立意时,务必在用好“三步快速立意法”,同时还要注意每个题型在立意时的而一 些要点。
(1)主题类
主题类题型即给出一个主题, 让考生围绕该主题进行写作, 这一类文章是申论考试文 章写作中最常见的题型,这一类题立意的特征是“限定范围、自选立意”。只需要用我们 的三步快速立意法,就可以很好的立意思。此处不再赘述。
(2)概念类
概念类作文题, 通常给你一个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并不清晰, 需要我们在答题时明晰 概念。很多考生在回答这一类题目时,往往只注重表面含义,因而立意差之千里,拿不到
高分。
概念类文章写作立意时, 一定要将概念具象化, 如何将概念具象化, 还是运用我们的 “三步快速立意法”的第二步,读材料,找要点。要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概念的 本质意义是什么。
(3)关系类
所谓关系类作文题, 即给你多个(常见两个) 对象, 让考生围绕对象进行写作。这一 类题目的写作思路,和前文综合分析题中关系分析题很相似,作答时应该先明确各对象的 含义, 在说明关系, 再辩证的表达出文章主题(自己的观点)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 往往 只阐述对象,不说明关系,或者最后没有辩证地看待文章的主题,导致文章档次上不去。
(三)确保立意的唯一性
在文章写作中, 要想有好的立意, 还要注意立意的唯一性, 要集中火力攻打一个点, 咱们不能东写一下,西写一下,最后什么都没有写清楚,让阅卷人不知所云。
二、文章的布局——“353 布局法”
1.“353 布局法”的第一个 3——3 种布局思路
(1)常规式布局: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按照事务发生的顺序,开头引出话题,中间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对策。 这种布局方式主要用来解决原因型作文题。
原因型文章的纵向结构如果是以分析原因为主的文章, 则可以从“直接原因”、“主 要原因”、“根本原因”等三个角度进行谋篇布局, 先写直接原因, 次写主要原因, 最后 写根本原因,这样条理性就很清晰。
【写作公式】文章 = 开头 + 分析直接原因 + 分析主要原因 + 分析根本原因 + 提出对 策并结尾。
(2)总分总式布局;
综述问题 分项分层阐释 重申论点;
总分总布局, 主要用于中间几个论点为并列式的文章写作, 这种布局方式在文章写作 中也非常常见,主要为考生解决对策型和意义型文章写作布局问题。
对策型文章是以提出对策为主的文章, 可从“治标”、“治本”两个角度来谋篇布局, 也可从“近期”、“中期”、“长期”这三个角度来确定结构,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
【写作公式 1】文章 = 开头 + 近期措施 + 中期措施 + 长期措施 + 结尾。
【写作公式 2】文章 = 开头 + 治标措施 + 治本措施 + 结尾。
意义型文章是以分析意义为主的文章, 可按照时间顺序, 从“过去”、“现在”、“未 来”等三个角度来确定结构。
【写作公式 1】: 文章 = 开头 + 谈过去 + 谈现在 + 谈未来 + 结尾。
也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 从“个人”、“团队”、“国家”、“世界”等角度来 确定结构。
【写作公式 2】: 文章 = 开头 + 对个人的意义 + 对团队的意义 + 对国家的意义 + 对 世界的意义 + 结尾。
第二种方式,采用“主体分析法”,从“个人”、“国家”、“世界”三个角度来 形成全新的结构:
(3)“起、承、转、合”式布局;
起: 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 展开、正面论证; 转: 换角度、反面论证; 转: 换角度、 反面论证;合:扣题,收束全文。主要用于论证型文章写作。
论证型文章写作,即给出一个核心论点,然后通过论证的方式来说明核心论点的成立。 当然,正面论证可以有几个论点,反面论证也是,在写作是要结合自身掌握的素材和论据 进行合理安排。
【写作公式】文章 = 开头 + 正面论证 + 反面论证 + 结尾扣题。
2.“353 布局法”的 5——5 个段落
1 个符合题意的开头段、3 个支撑的分论点段、1 个完美的结尾段;
5 段布局,是经过多年研究总结,比较合适的布局方式,其理由如下:
一般文章写作省考在 800-1000 字,国考在 1000-1200 字,综合来说,文章写作在 1000 字左右。1000 字的文章,如果段落太多,会导致每段字数较少,难以将单个论点 说明清楚,如果段落太少,会导致分论点较少,导致分论点无法支撑起总论点。
所以通常建议 5 个段落,但并非固定,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6 个 段落也可以。4 个以下或者 7 个以上段落是不建议的, 一般 5 个或者 6 个段落。
3.“353 布局法”的第二个 3——3 个角度设置分类点
在文章写作中, 确定总论点之后, 分论点可以从 3 个角度设置分论点, 这 3 个角度, 将帮助大家在作文写作时,很好的找到分论点的,理论文章思路。
第一个角度:是什么,主要针对意义型作文题。
第二个角度:为什么,主要针对原因型和论证型作文题。 第三个角度:怎么办,主要针对对策型作文题。
高分的分论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分论点要简短、明了的体现在每个自然段的段首,让考官一目了然地看清楚;
2. 分论点之间最好句式相当,结构相同,向阅卷老师展现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进行句式以及词语方面的优化,要结合材料中的高端词,结合热点,结合日常积 累的比喻修辞以及其他修饰词来进行恰当的润色,这样整体的表达效果会让阅卷老师眼前 一亮,最终分值自然也会较之以往会更高一些。
三、标题决定文章成败
1 标题的拟写思路
标题的拟写, 务必要抓住两个关键, 一是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是考试自己的观点看 法是什么。
【拟写公式】标题 = 主题 + 观点。
主题, 就是文章的主要话题, 这是阅卷人评判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根本标准。前文说 过,文章一旦脱离了题干和材料限定的主要话题,即使辞藻华丽、即使思想深刻,在公考 中也会被无情地判为 10 分以下。
观点, 就是考生关于主题的看法。这种看法, 可以是自身的感受, 也可以是宏观政策 的分析;既可以为原因、也可为对策,既可为影响,也可为分析。
(二)如何写好标题
文章标题抓住“主题和看法”只是基本要求,一个好的标题还需要亮眼,要有一定文采。 为了让考生在标题拟写时,可以手到擒来,在此处给大家总结了 “高分标题三招”, 可以 帮助考生在拟写标题时思路更加清晰。
第一招:点明主题写标题
这种写法属于论点型标题写法,其的关键在于“以中心论点作为标题”。
(1)常用表述形式有以下几种:
………关键在于 … … …
………应以………为中心
………的核心是 … … …
………是………的基础、关键、核心、保障
………需注重 … … …
第二招:反面批驳做标题
这种写法属于批驳型标题, 主要以质疑一种错误观点、负面现象或者以反面论证形式 作标题。
(1)表述形式
………岂能 … … …
………不能 … … …
………不是 … … …
莫让、勿以、不要 … … … … … …
第三招:善用引寓成标题。
这种写法为引用型标题, 通过标题中加入谚语、典故、名言警句, 新词、热词或使用 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标题更具文采。
(1)常用表述
通常在标题中, 可以引入短语谚语, 名言警句, 优秀表述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如 在标题中加入以下表述:
打头阵、见真功、大手笔、拔头筹、聚能量、出头彩; 把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 “压舱石”; 一剂猛药、一付良方;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发动机、脊梁等;
在文章写作中,标题拟写是很多考生的难点,拟写标题时,喜欢用“从……说开去、 对……的思考”等感想的方式来拟标题, 这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这种标题只有主题, 却没 有态度,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但其实没有抓住关键点,所以不建议大家使用。
四、如何下笔第一段话——文章的开头
第一式:释义式开头。
思路:对观点或主题进行的解释 + 从而引出议论(分析)+ 进而导出自身观点。
这样的开头能让文章直奔主题,并且解释与论述很好的结合,进而导出自身观点。
第二式:引入式开头
思路: 引入名人名言、领导人讲话、国家政策、事物哲理、面临问题、人生经历等作 为文章的开头 + 做简要分析 + 顺其自然的引出自身观点。
引入式开头,开篇明理,让阅卷人眼前一亮。
第三式:转折递进式开头
思路:正面论述,点明主题 + 概括问题所在 + 适当分析 + 最后亮明观点。
和文章布局的“起、承、转、合”式思路很相似。
第四式:案例式开头
思路:典型案例描述 + 分析 + 亮明观点
第五式:排比式开头
思路:排比句式点明主题 + 合理分析 + 亮明观点
第六式:时间式开头
思路:回首过去(联系主题)+ 把握现在(分析现在问题所在)+ 展望未来(对策或 观点)
五、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
(一)论点的设置
文章的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为文章的立意, 如何立意在前文已经讲过, 此处不再赘述。分论点按照“‘353 布局法’”的第二个 3——3 个角度设置分类点进行设置, 此处也不再赘述。
重点给大家说一下论据及论证。
(二)什么是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如果说文章是人, 论据就是人的血与肉, 如果说文章是 建筑,论据就是砖瓦材料,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两者在逻辑上始终保持一 致。即论据必须围绕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或道理与论点若不能保持 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三)如何有效论证
1. 优秀论证的基本要求
(1)论据丰富准确: 论据的丰富主要指论据既有事实又有理论,事实论据能从不同 角度、不同方向选取案例,能列举古代经典案例,又有当下鲜活经典案例,充分证明论点 的成立;准确主要指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论据指向性强。
(2)论证说理充分: 能够充分说明论点的成立,从正面可以多方面论证,从反面可 以直击问题,所提对策既有效、又有针对性,分析原因合理有力。
(3)论证方法多样: 合理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将论据放在 合理的地方,推动论点成立。
2. 常用几种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 用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主要包含叙述故事法和排比概括法。 叙述故事法: 即通过叙述的方法,将故事叙述出来,作为论证。
排比概括法: 通过连续举几个相同的例子, 集中说明某个问题。排比概括法会让文章 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文章文采及可读性。
(2)引用论证: 引入名人名言、领导人讲话、国家政策、事物哲理、面临问题、人 生经历等论证文章论点。引用论证常见三种方式:直引式、修饰式、嵌入式。
直引式引用: 直接原话应用材料进行论证。
修饰式引用: 对引用材料进行一定的修饰,进而论证论点。
(3)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推出共性或者差异以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主要包含类 比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式。
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推论两者在其他属 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 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属性的 比较,来揭示需要论证论点的本质。
(4)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
(5)反面论证: 从反面出发,推出正面观点的成立。
反面论证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果 ……那么 ……;假使 ……那么 ;试想 ……;倘若 ……等。
六、完美的结尾——让文章更完美
1 结尾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结尾 = 总结、补充或升华。
总结, 结尾段落主要作用是收束全文, 因此, 结尾或多或少需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总 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文字表达上,这种总结不是对文章观点的机械重复,应换一 种表达方式,否则会给阅卷人造成用词机械、行文刻板的不良印象。
补充, 是对全文未尽之事进行简要补充说明。比如以分析论证为主的文章, 全文绝大 多数篇幅都用于分析和论证观点,很少或基本上不谈对策,那么在结尾部分,就可以简单 地补充几条对策,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升华, 是对全文的一种合理、适度的发挥和引申,让文章主题进一步拔高。
(二)高分结尾 5 种方式
为了让考生在写作时,更好的结尾,结合多年考题出题形式研究,我们总结出了 5 种考生易于掌握的结尾方式,以供大家学习掌握。
1. 总结式结尾: 对前文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回扣主题,首尾呼应。
常见表达形式:……要……,更要……;只有……才能……;总之……;因此,要解决……问题, 既需要……,又需要……,更需要……;
2. 意义式结尾: 对前文中的阐述对象的意义作用总结提炼, 让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 常见表达形式: ……是……的关键 / 核心 / 源泉 / 必要条件……; ……有利于……;
3. 展望式结尾: 对未来提出美好期待、希望,通过期望希望呼应主题。
常见表达形式: 我相信……;我有理由;相信……;我盼望……;我希望……;我希冀 ……; ……必将……;
4. 呼吁式结尾: 通过呼吁,提出希望,强化主题。
呼吁式结尾主要用于讲话稿、倡议书、宣传稿等文章的写作, 特别是当题目要求体现 感情色彩时,可用呼吁式结尾;通常呼吁式结尾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
5. 补充式结尾: 对前文内容、主旨进行补充,使文章主题、内容更加完善。
七、写作必背——习总书记妙语
【谈改革创新】
1.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 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 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3. 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5.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 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谈民生扶贫】
1.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3. 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 真 . 正为他们办实事, 否则我们的良知在 哪里啊 ?
4.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 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5. 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立下军令状,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
【谈生态环保】
1. 不能只靠借东风啊 ! 事在人为。
2.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3.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谈作风建设】
1. 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2. 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 正“歪树”,使领 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3.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4. 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不防微杜渐,就溃于蚁穴。
5.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 本保证。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 关键少数 "。
6. 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7.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 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因此,必 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
8.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 一旦出现问题,再想 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谈道德文化】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