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分析题快解法(申论知识点)—湛江公务员培训机构
第三章 综合分析题快解法
一、综合分析最大的难点
综合分析审题, 要结合前文关于审题的要求进行, 审清答题主题和答题任务。审题时 一定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题干表面。
第一,确定分析对象;
第二,归纳材料中心论点;
第三,符合逻辑,合乎事理;
第四,根据给定材料,不乱分析。
审题在前文已做过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注意是,在“总—分—总”的答题思路中, 分析环节是重点,要点数量最 多的也是分析环节, 很多考生在答综合分析题时,大谈特谈对策,舍本逐末,洋洋洒洒写 了几百字,却得不了几分。
在综合分析题中,一定要注意逻辑,不符合逻辑不仅可能导致得分点不全,甚 至可能会丢失逻辑分。
二、分析问题的技巧
(一)阐释型题目
1. 阐释一句话含义、实质分三步∶
①是什么(该专有名词或现象是什么)即问题及表现 ;
②为什么(合理性或局限性)即意义和危害 ;
③怎么办(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即对策。
2. 阐释名词含义分三步∶
①字面含义(包含内涵和外延,比如人是理性动物,包含男人、女人)
②引申含义(特点 < 一般用 XX 性表示,比如盲目性、超前性、虚荣性、虚假性、 冲动性等 >、危害性、意义作用)
③评价(主要是对策)
(二)原因分析题目
1. 过往性原因分析分析问题思路同概括问题。
2. 未来性原因分析分三步∶
①现在问题的严重性, 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必要性是指问题的危害 性,迫切性是指时间的紧迫性。
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利形势和条件, 即可行性。如物质前提, 制度保障, 有益经验。
③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即解决此类问题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回应观点题目
1. 错误做法回应
①道歉
②剖析问题(可以由小到大)
③对策(现在做了什么,将来要做什么)
④再次表明态度,从善如流,闻过则喜,尊重民意。
2. 辩证观点回应
①表明观点,全面看待。全方位的,多角度的, 一分为二的看 ;
②正面论述,分析自己的问题加对策;
③反面论述,分析观点有问题,自己有道理。
④态度,从宏观方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合理科学做好事情,欢迎来查。
3. 复合观点
①一些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②一些观点是片面的。
③一些观点是存在错误的。
(四)分析评论观点题目
1. 错误观点评论
①表明观点,XX 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有待商榷的,甚至是错误的。其意见不完全正确, 说的片面,说的偏颇、过于绝对,不科学,不严谨,不负责的。
②反驳观点,理论论证,谈作用、问题等。
③举例论证。
④对策,即可行性论证。
2. 正确观点评论
①表明观点 ②说理
③举例论证 ④对策
3. 辩证观点评论
①表明观点,中立,全面, 一分为二。
②正面阐述,有作用的。
③方面阐述,带来的问题。
④对策。针对两种观点,分别谈。
4. 分析评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
①优劣势模式(强调结合)∶两种思路 / 观点 / 理念分别是 A 和 B。
A 的积极性表现在……,但是在……则存在明显的不足 ;B 的积极性表现在……,但是 在……则存在明显的不足 ;
因此, 我认为, 在……方面发挥 A 的优势, 在……方面发挥 B 的优势, 使之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②相互依存模式:
两种思路 / 观点 / 理念分别是 A 和 B。A 是 B 的……, 没有 A, B 就会……;B 是 A 的 ……,没有 B,A 就会……;
因此, 我认为, 在……方面发挥 A 的优势, 在……方面发挥 B 的优势, 使之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五)分析评论现象题目(视野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第一,多角度、多维度的看问题 ;
第二,揭示问题或某一事件的本质 ; 第三,落脚解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六)启示类题目
启示类题目实质上是概括 + 分析的结合。具体而言,解答启示类题目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步是概括特定事实的经验或教训 ;
第二步是用对策的形式表达出来 ; 第三步是分析其中的实质。
(七)设喻类题目
要将比喻的概念转化成具有实质意义的概念,并努力揭示其实质意义。
【例】课程中讲过的经典例子:
给定资料 7 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 G 所长的话, “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 这值得赞扬 ; 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值得精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请说明,这 表达了 G 所长怎样的观点。
要求:简明、准确的阐释该观点,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一是要把表面的直接的含义弄清楚(美国人民、非洲难民、鲸鱼的比喻意义); 二是对字面含义背后的实质内容进行揭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明确隐含意义,表明态度。注意 G 所长想要说而未说出来的意思。(在怒江 水电开发上的态度);
四是要在此基础上说开去,即如何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评分标准】
1. 发达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和环保的做法应当肯定和借鉴 ;
2. 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也无可厚非 ;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 ;
4. 应当把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