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管理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管理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管理学专业科目测查对象主要是报考军队管理类文职人员岗位,从事行政事务 管理相关工作的考生。为便于考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测查目的、测查内容和相关要求, 制定本考试大纲(报考从事管理学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考生可参考本 考试大纲)。
一 、测查目的
主要测查招考岗位所要求的管理学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管 理学基本理论,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考查考生组织领导、 团结协作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二 、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三 、考试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四 、测查内容
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伦理 学和公文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 管理学基础
主要测查考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 组织领导、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以及运用管理学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一 、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本质;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的基本工具。
三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四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流派;当代管理理论。
五、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第二章 决策
一 、决策的概念与内涵
决策的概念;决策的要素;决策的功能与任务;决策的分类;决策的特征。
二、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决策的过程模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准则。
三、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决策方法。
四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决策追踪与调整。
第三章 组织
一、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组织设计的概念;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设计的原则。
三、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的内容;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直线制组织; 职能制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事业部制组织;矩阵制组织结构。
四 、组织整合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管理幅度设计;组织 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组织设计中的授权。
第四章 领导
一、领导的概念与内涵
领导的概念;领导与管理;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三要素。
二、领导的一般理论
领导与领导者;领导与被领导者;领导与情境。
三、激励
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激励机理;激励理论;激励方法。
四 、沟通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功能;沟通的过程;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及其管理。
第五章 控制
一、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控制的概念;控制的系统;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控制的类型
控制进程分类;控制职能分类;控制内容分类。
三、控制的过程与方法
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
第二篇 组织行为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服 务意识、沟通协调等能力,以及运用组织行为学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第二章 个体行为
一、知觉与归因
知觉的概念、过程与偏差;归因的概念与偏差;归因的主要理论。
二、价值观与态度
价值观的概念与分类;工作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的概念与构成; 认知失调理论;工作中的态度。
三、人格与能力
人格的概念与特征;工作场所的人格;能力的概念及分类;能力结构理论;能 力与组织管理。
四、情绪与压力
情绪的概念;情绪劳动和情绪智力;压力的概念、成因和后果;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 群体行为
一 、群体概述
群体的概念、特征与功能;群体的类型;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发展阶段。
二、群体结构与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群体规范;群体行为特征;群体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士气;群体内人际关系平衡;改善群体人际关系的方法;群 体内部冲突;群体间冲突;群体冲突解决与管理。
四 、团队管理
团队的概念、特征、形成与作用;团队的类型;团队过程管理;团队效能及其 评 价 。
第四章 组织行为
一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二、组织学习与创新
组织学习的概念、过程与影响因素;学习型组织;组织创新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动因与过程;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趋势。
四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组织社会化的概念与内容;组织社会化的策略;组织认同的概念、影响因素及 后果;组织承诺的概念与作用;心理契约的概念、影响因素与作用;组织公民行为 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第三篇 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测查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责 任意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以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理论。
三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优化原理;激励动力原理;能岗匹配原理;互补增值原理;要素有用原理。
第二章 人力资源招聘
一 、人力资源招聘的概念与原则
人力资源招聘的概念;人力资源招聘的原则。
二 、人力资源招聘的途径
人力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人力资源招聘的影响因素。
三 、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人员素质测评的效度和信度;人员素质测评的笔试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面试方法;影响人员素质测评的因素。
第三章 人力资源配置与流动
一 、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
二 、人力资源流动
人力资源流动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则;人力资源流动对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一 、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人力资源 培训的流程;人力资源培训的评估。
二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职业生涯规划 和管理方法。
第五章 人力资源考评与薪酬
一 、人力资源绩效考评
绩效管理概念;绩效管理的原则;绩效管理的内容;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计 划,绩效监控与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管理的方法。
二 、人力资源薪酬
薪酬的概念;薪酬确定的原则;薪酬的影响因素;工资制度。
第四篇 公共事业管理
主要测查考生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组织 领导、应变适应等能力,以及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对公共危机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一 、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公共事业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界定;公 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二 、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分类;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现 代化。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
一 、科技事业管理
科技事业与科技事业产品;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科技事业管理的内容;科技 管理体制。
二 、教育事业管理
教育事业与教育事业产品;教育事业管理的概念;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教育事 业管理体制。
三、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产品;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 事业管理体制。
第三章 公共危机管理
一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概念;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的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二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概念;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角 色;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保障;中国的公共危 机管理体制。
三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类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级与分期管理;突发性公共事件 的处置原则;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
第五篇 行政伦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行政伦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贯彻执 行能力、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第一章 行政伦理学概述
一 、行政伦理学的概念与内涵
行政伦理学的概念;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行政 伦理学的价值。
二、行政伦理中的哲学问题
伦理精神、权力意志与法的精神;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社会治理中的伦理需 求;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与伦理观;公平与公正。
第二章 行政伦理规范
一 、行政伦理规范概述
规范的概念;行政伦理规范的概念;行政伦理规范的特性;行政伦理规范的本 质;行政伦理规范的作用。
二 、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与历史演变
行政伦理的社会本质;行政伦理规范的客观社会基础;行政伦理规范的社会性; 行政伦理规范的历史演变。
三、行政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
廉洁奉公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勤政为民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求真务实方面 的行政伦理规范。
第三章 行政纪律
一 、行政纪律概述
行政纪律的概念;行政纪律的特征;行政纪律的基本内容。
二 、行政纪律的地位和作用
纪律规范的概念;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纪律规范与组织规范的区别; 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的区别;行政纪律的作用。
三 、行政人员的他律与自律
行政人员他律的局限性;行政人员自律的必要性;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第四章 行政忠诚和行政责任
一 、行政忠诚
行政忠诚的概念;行政忠诚的特点;行政忠诚的功能;控制、信任与行政忠诚; 行政忠诚的培育;建立健全行政忠诚机制。
二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的概念;行政责任的类型;行政责任的特点;行政责任体系;行政道 德责任的实现。
三 、行政正义
行政正义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行政程序正义;行政实质正义。
第五章 行政伦理监督
一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
行政伦理监督的概念;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
二 、行政伦理监督法制化
行政伦理监督法制化的意义;我国行政伦理监督法制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三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体系;行政伦理监督的发展趋势。
第六篇 公文写作
主要测查考生对公文写作基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检验考生使用书面语言表达的 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根据给定材料、按公文格式要求拟制公文,或对给出的公文进 行改错、使之符合常用公文要求的基本素质。
第一章 公文写作概述
一、党政公文的特点和分类
党政公文的概念和作用;党政公文的特点;党政公文的种类与适用范围。
二、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的构成要素;公文版头格式;公文主体格式;公文版记格式。
三、党政公文的行文规则和拟制
党政公文的行文规则;党政公文的拟制程序。
四 、公文办理
收文办理的程序;发文办理的程序;涉密公文的传递。
五、公文管理
公文的印发和传达;公文的复制和汇编;公文的撤销和废止。
第二章 法定公文写作
一、命令
命令的概念;命令的种类;命令的基本结构;命令的撰写要领。
二、决定
决定的概念;决定的种类;决定的基本结构;决定的撰写要领。
三 、通知
通知的概念;通知的种类;通知的基本结构;通知的撰写要领。
四 、报告
报告的概念;报告的种类;报告的基本结构;报告的撰写要领。
五、请示
请示的概念;请示的种类;请示的基本结构;请示的撰写要领。
六 、批复
批复的概念;批复的种类;批复的基本结构;批复的撰写要领。
七、通报
通报的概念;通报的种类;通报的基本结构;通报的撰写要领。
八 、公告
公告的概念;公告的种类;公告的基本结构;公告的撰写要领。
九、函
函的概念;函的种类;函的基本结构;函的撰写要领。
十、纪要
纪要的概念;纪要的种类;纪要的基本结构;纪要的撰写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