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通专升本政治理论密押资料密押卷(二)参考答案
密 押 资 料 密 押 卷 ( 二 ) 参 考 答 案
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答 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B |
A |
D |
D |
B |
C |
A |
D |
A |
B |
B |
C |
D |
B |
B |
B |
C |
C |
B |
二 、 多 项 选 择 题 答 案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BCD |
ABC |
BCD |
BCD |
BD |
BCD |
ABCD |
ABC |
ABC |
AD |
三 、 判 断 题
3 1 、 新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不 是 一 个 过 渡 性 的 社 会 。 答: 错误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 ,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 他小资产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 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 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 素仍有很大比重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实现国家富强 、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 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性质的社会。
32 、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
答: (1)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 中国共商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 ,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
(2)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备 、 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 ,是坚特和加强党对一切主作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
(3)党的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内在要求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 , 是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
四 、 简 答 题
33 、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
答: 1956年底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 标志肴中国历史上长达数 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 础 ,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 革 。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 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
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
34 、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答: (1)首先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 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 而不能超 越这个阶段 。
(2)其次 , 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生产力水平远远 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
(3)最后 ,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 强调 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35 、 简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法论及正确方向 。
答: ( 1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 、 整体性 、 协同性 。
(2)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
(3)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
(4)胆子要大 , 步子要稳 。
(5)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
正确方向: (1)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全而领导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
(3)必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
五 、 论 述 题
36 、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 可能性 、 意义 。 答: (一)必然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追,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3)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 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
(二)可能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 四分五裂 , 军阀 割据 , 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 , 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 、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 , 人民革命愿望强烈 , 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 , 革命 的群众基础好;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 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 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 的不错误 , 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 三 ) 意 义
(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 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 分析 、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 问题的光辉典范 , 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 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2)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六 、 材 料 分 析 题
( 1 ) 上 述 材 料 说 明 了 什 么 问 题 ? ( 5 分 )
答: 考试根据材料回答5个点左右即可 ,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 2 )如 何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 ( 1 0 分 )
答: (1)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题中题: 如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①加快推动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要运用绿色低碳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 推动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
②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要树立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 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
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要坚持系统观念 ,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
④健全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
⑤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们自觉行动 。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开展全民绿色行动 ,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 。
(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