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材第332-339页-湛江专升本培训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2.【精析】C 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很大影响。
3.【精析】B 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人爱好、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应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即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
4.【精析】D 衡量企业价值观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
5.【精析】C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是影响全球化经营的任务环境之一,除此之外供应商、销售商、顾客、竞争对手也是影响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任务环境诸要素。
6.【精析】A 出口既是一个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在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传统的、基本的方式。
7.【精析】A 信息加工由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编写等五个步骤组成,其中,鉴别的作用是确认信息的可靠性。
8.【精析】D 林德布洛姆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式,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决策过程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应大起大落,否则会使决策者无法了解和思考全部方案并弄清每种方案的结果。决策应根据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而不能只遵守一种固定模式。
9.【精析】D 按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划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10.【精析】C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是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政策指导矩阵方法是荷兰皇家一壳牌公司创立的。
11.【精析】A 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和传达期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12.【精析】B 根据 SWOT 综合分析法,WO 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
13.【精析】B 管理幅度是指中上级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与组织层级(次)呈反比例关系,即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越多,组织层级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14.【精析】A 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即直线职权,它由顶端开始,延伸向下至最底层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15.【精析】B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过程分为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员工、选用员工、职前引导、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六步。
16.【精析】D 再冻结阶段是组织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其目的是要通过对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17.【精析】C 卢因提出运用力场分析的方法研究变革的阻力。其要点是把组织中支持变革和反对变革的所有因素分为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前者发动并维持变革,后者反对和阻碍变革。
18.【精析】D 组织文化载体又称显现层,又称物质层,它是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
19.【精析】D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将领导者分为两类: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
20.【精析】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二个层次,即安全的需要,具体即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21.【精析】A 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指出,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是那些倾向于成为企业家的人。
22.【精析】C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甚至消逝。
23.【精析】D 按照沟通的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24.【精析】A 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25.【精析】C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它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具有多指标、全过程、多环节和综合性的特征,是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最高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26.【精析】ABC 管理者扮演的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的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以保证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27.【精析】ABC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28.【精析】ABCD 全球化组织模式包括多国组织模式、国际组织模式、全球组织模式和跨国组织模式等。
29.【精析】BCE 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管理模块包括分销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
30.【精析】ABCDE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决定一个行业内部竞争状态的基本竞争作用力来自于现有企业间竞争、新进入者的竞争、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因此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也称“五力模型”。
31.【精析】ABC 组织结构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
32.【精析】ABCDE 环境、战略、技术、组织规模和生命周期都会对组织设计产生影响。
33.【精析】ABC 按照工作对象不同,组织变革可以分为以组织为重点的变革、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以技术为重点的变革。
34.【精析】CDE 领导情景论包括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5.【精析】ABCD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类型可分为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等四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36.【答案】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37.【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间(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38.【答案】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的安排。
39.【答案】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40.【答案】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与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
(3)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的性质和社会制度。
42.【答案要点】(1)制定并落实招聘计划;
(2)对应聘者进行初选;
(3)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这部分主要内容有:①智力与知识测验;②竞聘演讲与答辩;③案例分析与候选人实际能力考核;
(4)选定录用员工;
(5)评价和反馈招聘结果。
43.【答案要点】(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利欲望;(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息。
44.【答案要点】(1)标杆管理与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2)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一标杆——又落后——又标杆”的“标杆管理陷阱”之中。
五、论述题
45.【答案要点】(1)所谓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和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等;②组织自身的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和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等;③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和问题的严重性等;④决策主体的因素,包括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和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等。
六、案例分析题
46.【答案要点】(1)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①个人因素,包括有选择地接受和沟通技巧的差异两大类;②人际因素,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③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四个方面;④技术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2)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的一般准则: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地对待沟通;②培养“听”的艺术;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⑤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⑥组成非管理工作组;⑦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