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湛江考研培训

2023-12-13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答案】B

【解析】到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占我国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这即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2.9%,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 19564月,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B.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C.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时,毛泽东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的思想。进行“第二次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指导思想。

3 1956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他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答案】B

【解析】《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4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

5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答案】A

【解析】1951年底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他们曾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与“三反”斗争相配合,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这些举措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实际上也开始着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7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解析】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 我国农业合作化走的是( )。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C.和平赎买的途径D.人民公社的道路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是:① 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② 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③ 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④ 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⑤ 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9 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方针是( )。

A.合作化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和平赎买D.自愿互利

【答案】B

【解析】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AD两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方针和原则。C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

10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和平赎买(利用、限制、改造)B.国家资本主义C.没收D.保护

【答案】A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中共中央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

11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方式;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它分为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公私合营企业在利润上实行“四马分肥”的政策,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四分之一。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1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3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19569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4 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 )。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B

【解析】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同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这个意见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同。

15 1961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届五中全会B.中共八届六中全会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答案】C

【解析】1961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政府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16 1962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是( )。

A.“七千人大会”B.庐山会议C.南宁会议D.武昌会议

【答案】A

【解析】196212月间,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围绕讨论和修改刘少奇127日向大会提交的书面报告,畅所欲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这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全面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7 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D.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19564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该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18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

A.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B.文化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

C.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

D.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答案】D

【解析】“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 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最大的建设成就是( )。

A.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B.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C.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文化、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 )。

A194910B195610C197110D197810

【答案】C

【解析】20世纪50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中国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些国家积极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197110月获得成功。从此,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答案】ABCD

【解析】A项,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B项,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C项,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D项,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答案】BCD

【解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①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③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A项,当时我国还不具备发展农业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3 1957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答案】ABCD

【解析】D项,1957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ABC三项,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4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ABCD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ABD

【解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其意义主要包括:① 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 它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极大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③ 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④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C项,“第二次结合”主要指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但是并没有完成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由邓小平完成的,其中包括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地向市场转向的飞跃,最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有( )。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答案】ABCD

【解析】新中国在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②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④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7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BCD

【解析】1953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有( )。

A.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B.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C.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D.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答案】BC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A项,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9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主要有( )。

A.公私合营B.代购代销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

【答案】BCD

【解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A项,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10 我国对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有( )。

A.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互助组

【答案】ABC

【解析】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D项,互助组属于农业合作化的运动中的组织形式。

11 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 )。

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股金红利

【答案】ABCD

【解析】19541月,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这种合营企业中,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12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的两面性为( )。

A.革命性B.剥削工人取得利润C.妥协性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D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因此,对民族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地改造他们。AC两项,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

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文章有(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答案】BC

【解析】19564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1957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A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19496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文章。D项,《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是在194935日中央政治局所做的报告。

14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AC

【解析】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进行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15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包括( )。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D.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答案】ABC

【解析】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D项,是毛泽东的观点。

16 1957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次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

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自由主义D.官僚主义

【答案】ABD

【解析】19574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17 毛泽东在19577月撰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提出,必须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获得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要造成一个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是( )。

A.又有集中又有民主B.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又有权利又有义务D.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答案】ABD

【解析】毛泽东在19577月撰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提出,必须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获得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些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8 1957年以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很快便严重地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 )。

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

【答案】ABCD

【解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力图抓住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有利于国内和平建设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开创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19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 )。

A.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

B.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C.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

D.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答案】ABCD

【解析】“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问题,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包括:① 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③ 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④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20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有( )。

A.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B.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D.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答案】ABCD

【解析】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提供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对国情的深刻认识;②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③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④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⑤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党的作用。

2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D.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始

【答案】ABC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有:①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③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22 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为( )。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答案】AB

【解析】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强调: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此外,他还提出,要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CD两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针的内容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增加的,不是毛泽东提出的。

2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总结的经验有( )。

A.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B.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

【答案】ABCD

【解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