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2024年习概押题:第1章简答/论述/分析题导论-广东普通专升本培训

2023-10-12

第一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者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历史的必然——历史渊源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民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求索,但都没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严酷的现实使许多中国人进一步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

 

2.人民的选择——现实基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燃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希望。

 

在历史的大潮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的面貌,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如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赶上时代潮流,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崭新课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如何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破解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回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指明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因为它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纵深中走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二、怎样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形势和实践发展变化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从历史脉络来看,新时代新在续写新篇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从实践主题来看,新时代新在战略新安排。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从人民性来看,新时代新在生活新向往。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从民族性来看,新时代新在梦想新征程。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从世界性来看,新时代新在国际新地位。这个新时代是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的壮丽凯。

 

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①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认识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是我们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的基本依据。

 

②党的主要任务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主要任务发生新变化的反映。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是立足中国实际,与时俱进提出新的主要任务,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个主要任务是新时代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挥棒,是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工作的统领,完成这一主要任务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

 

③中国和世界关系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中发展的,必须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当今时代,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深度互动,中国同国际社会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牢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始终扭住新时代党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四个自信”的内容

 

①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理论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③制度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这一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

点和优势,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④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四个自信”的来源

 

①来源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是党和人民10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取得的科学成果。

 

②来源于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人民——正是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人民的广泛参与、深切认同,铸就了“四个自信”的坚实根基。

 

③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论支撑和根本依据。

 

3.“四个自信”的地位

 

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坚定“四个自信”的依据/底气何在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底气。

 

第一,最大优势。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二,发展优势。我们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具的发展优势;

 

第三,突出优势。我们有连绵不绝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脉和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风云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5.坚定“四个自信”归根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四、如何把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

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①总体布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的“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②总体布局是一个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五位一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①战略布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顶层设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赋予“四个全面”新的时代内涵。

 

②战略布局是一个统一整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推进,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