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理学押题:简答/论述第一章-湛江专升本培训
第一章 绪论
简答题/论述
1.简述内环境稳态具有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其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① 在人和高等动物中,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②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必需;
③ 内环境的稳态是兴奋性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生物电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试述机体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来完成。例如,代谢需要的O2和营养物质可由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摄入体内,而代谢产生的CO2和H+等终产物则通过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3.试述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活动的重要性及两者间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水平进行:
(1)整体水平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环境因素改变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协调,以及完整机体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的规律。例如机体在运动、创伤、紧张、恐惧等生理和心理因素,或地理、气候、社会等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由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比较复杂,常将整体研究还原到系统和器官来进行,主要研究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机制。例如心脏的射血活动、肺的呼吸运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活动、肾的尿生成及其调节等。
(3)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理学研究还可将器官和系统进一步还原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主要研究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生理作用,可深入阐明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以及功能活动的原理。例如骨骼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中通道的开放和离子的跨膜移动等。
4.试述人体内的正反馈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为了使新陈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能够进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在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其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并主要调节肌肉和腺体(包括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这就为机体迅速对突然的环境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奠定了基础。
体液调节的特点一般为缓慢、持久、弥散而作用面广,为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活动提供了保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密切的关系。体液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调节,而体液调节对神经细胞活动也产生影响。在活动上,神经调经和体液调节是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例如应激时,神经调节迅速启动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并通过体液调节使应激相关激素分泌,维持应激的状态以适应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或在摄食消化期间,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功。
5.试述谓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等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许多内脏器官的血流都具有自身调节的功能,如肾脏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去神经支配的肾或离体肾的灌流实验中,当灌注压在80~160mmHg之间变化(平均动脉血压约100mmHg)时,相应范围内肾血流量的变化只有几十毫升(单侧肾脏平均约650ml/min),幅度很小,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相对稳定程度,进而可有效保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以及尿液生成的相对稳定。
6.试述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在机体内的控制系统中,一方面,控制部分发出信息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另一方面,受控部分也不断有信息返回控制部分,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这就是反馈控制。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
(1)负反馈控制。
负反馈是指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的过程。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例如,当动脉(受控部分)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心血管中枢(控制部分)的活动,使血压下降;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使血压升高,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2)正反馈控制。
正反馈是指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的过程。其生理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中枢(控制部分)发动排尿后,由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受控部分)的感受器,受控部分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7.简述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几个水平。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水平进行。
(1)整体水平研究:主要研究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研究人在安静、不同程度的活动状态以及特殊环境(高空、高原、潜水等)条件下,整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2)器官水平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
(3)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主要研究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生理作用,可深入阐明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规律以及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原理。
通过以上不同水平的研究,阐明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及适应自然的能力。
8.简述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及基本特点。
当刺激机体某感受器时,感受器将刺激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到神经中枢,信号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最终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迅速、调节准确、持续时间短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10.简述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体内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相应的激素,通过体液(血液或组织液)运输到吧细胞,对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影响其生理功能。
体液调节的特点:起效缓慢、作用广泛而持久。
11.何为负反馈?试举一例说明负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受控制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其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以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反馈。例如,动脉血压的维持,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活动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降;相反,当动脉血压下降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稳定。其生理意义在于负反馈可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12.试述反应、反射和反馈的区别。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及外部活动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反应有两种形式,即兴奋和抑制,是有机体具有兴奋性的基本表现形式,而机体具有对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的反应。是高级的,适应意义明显的反应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组成,若其中任一部分被破坏,反射便不复存在,可见,反应包括的范围广,而反射是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一种方式,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馈指的是在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来自受控部分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以修正和调整控制信息的质和量,使自动控制的作用更加精确、完善。因而反馈只是反应或反射过程中的有关环节。
13.简述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种方式。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精确、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弥散、持久;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和范围局限。
14.生理学研究为何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15.为什么说稳态是生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 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 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所以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不同的离子浓度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基本保证。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 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6.试举例说明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哪些功能调节的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
(一)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
本形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
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另外还包括人体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如组胺、细胞因子、CO2、腺苷等。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有时我们很难将机体内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截然分开。人体的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大多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体液调节实际上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一种延伸。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时,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脏、血管、胃肠道等功能器官,另一方面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肾小球人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时,人球小动脉平滑肌受牵张,触发其收缩,人球小动脉管径因此变小,阻力增加,从而使血流量减少,以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
(四)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方式。
1.本能行为调节机体的本能行为调节是正常生理功能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采取不同的姿势和活动方式来调节体热平衡,也就是人体通过有意识地行为活动来调节体温的过程,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在自主性体温调节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调控体温的一种重要补充。睡眠和觉醒是人类重要的本能行为,科学、规律、良好的睡眠行为是机体精力恢复、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平衡的重要前提条件。
2.社会(习得)行为调节社会(习得)行为调节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个体的不良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酗酒、网瘾等;另一方面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利用行为调节手段,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例如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生物反馈疗法、松弛疗法、系统性脱敏、自我控制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行为医学领域的治疗方法是其他治疗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五)免疫调节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免疫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免疫调节包括免疫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整体调节和群体调节。实验证实,免疫调节也可以形成典型的条件反射,如玫瑰花过敏反应等。
免疫调节的特点是调控范围宽泛、发挥作用相对缓慢。既有急性免疫调控,也有影响时间持久的慢性反应。免疫调节将在后续的《免疫学》课程中详细讨论。
17.简述人体生理学与医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研究都建立在生理学
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此外,基础医学中的很多研究方法也是来自生理学。生理学的研
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解的基础,而临床治疗和疾病过程的研究又有助于我们对正常
生理功能的理解。
18.简述生理学的研究层面。
(一)从器官和系统层面研究生理学。
早期的生理学研究主要对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活动进行研究,即着重阐明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二)从细胞和分子层面研究生理学。
由于各器官的功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种细胞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因此,从细胞水平着手研究有助于对器官功能的深入了解。
(三)从整体层面研究生理学。
整体水平研究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的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完整而协调的过程。在整体水平研究中既要注意到整体的共性,又要注意到个体的特性。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个体的特点,并且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着,而且不同个体处在同一状态也存在差异。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整体水平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生物体本身。
19.简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无论是单细胞还是高等动物,各种生物体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生命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二)衰老
生命周期中有一个随着时间的进展而表现出功能活动的不断减退、衰弱,直至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泛称为衰老或老化。严格意义上讲,老化是衰老的动态过程,衰老是老化的结局,是机体从健康老化到处于疾病和功能退化的状态。在人体上,这种老化在生理学上主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系统及其组织细胞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或衰退状态,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具有全身性、进行性、内在性和衰退性的特点。
20.机体内环境的维持有什么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 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 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所以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不同的离子浓度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基本保证。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1.通过比较正反馈、负反馈与前馈之间的异同,试述其各自的生理意义。
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 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则称为正反馈。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负反馈:降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体内存在的情况极多见。其生理意义:1.维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2.都有一个调定点(可视为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
正反馈:排尿反射、血液凝固过程等,体内存在的情况相对少见。其生理意义:1.产生“滚雪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2.常在局部和短时内发挥作用;3.有些正反馈对稳态的维持也有间接作用(如血液凝固)。
前馈:条件反射、熟练动作的操作等,体内存在的情况多见。其生理意义:相对于反馈,速度快、更准确、有预见性,可以避免负反馈调节时矫枉过正产生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
22.下图显示给动物注射胰岛素前后的血糖浓度及变化。请认真观察该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说明注射胰岛素后血糖的变化原理。
① 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具有增强肝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和促进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糖的作用。
② 血糖浓度下降又可促使一些与胰岛素相拮抗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等)释放,使肝脏向血液释放糖,导致血糖浓度回升,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③ 从曲线下降和回升速率的变化中,可以推测机体对注射胰岛素引起血糖浓度下降的生理性代偿反应自注射即刻便已开始,开始时代偿反应较弱,故曲线下降速率较快,随着代偿反应的增强,曲线下降速率减缓,最后代偿反应超过注射胰岛素引起的血糖浓度下降,从而使曲线出现拐
点,变下降为回升。
④ 在曲线回升过程中,由于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对照水平,代偿反应又逐渐减弱,至血糖浓度完全恢复时,代偿反应也随之停止,故曲线回升速率是先快后慢。
⑤ 从“0”时刻前较平坦的曲线可知,在不受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时,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可见,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2)该曲线变化规律的归纳对如何学好生理学有什么启示?
生理学的所有知识来自实验。对各种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进行观察,不仅要定性地关注变化的方向,还应定量地把握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其变化的生理学机制提供启示。因此,学会解读和分析曲线图中的定量关系对于学习和研究生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试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活动的重要性,二者关系如何?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下:
① 生命的基本特征都具备新陈代谢、适应环境和生殖繁衍等共同特点。为了维持这些基本的生命特征,要求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进行协调活动,协调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靠的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② 神经调节快而准,为机体能对突然的环境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奠定了基础;体液调节慢而弥散,为机体的代谢及生长发育提供了保证。
③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具有密切的关系。体液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调节,而体液调节对神经细胞活动产生影响。在活动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应激时,不仅有神经调节,还有一些应激激素分泌;而在摄食消化期间,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控消化器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