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专升本《社会保障概论》绪论简答题-湛江专升本培训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
答:(1)出现差异的原因
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当代世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不统一,也可以视为国情差异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的客观反映。
(2)差异的表现
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差异存在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是不统一的,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视角,因此要想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理论界定,就像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在长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3)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嬗变?
答: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1)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现代社会,社会保障的目标逐渐融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单纯追求社会安全或稳定社会的目标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人道主义日益成为支撑这一制度的伦理基础,对社会弱者的关注与援助日益成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或地区的重点与核心,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目标,而是被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内核;另一方面,公平与正义日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社会保障则成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的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因而使社会保障肩负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使命。
(3)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个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②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③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
答: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1)责任主体: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公平性、福利性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国家,而不能是由市场调节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单位。
(2)根本目的。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
(3)保障对象: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公民中的弱势群体。有社会保障的目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只有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保障对象,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制度优势,实现其目标。
(4)保障内容:公民的生存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5)资金来源。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所采取的资金筹集模式是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负担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4 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保障的特征主要包括:
(1)公平性特征
① 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②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③ 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并非以不讲效率为条件。
(2)社会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 制度的开放性;② 筹资社会化;③ 服务社会化;④ 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可以肯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还会进一步强化其社会化特色,这既是社会保障责任由社会分担的需要,也是这一制度提高效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福利性特征
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因此,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除社会保障参与或受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福利性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保障虽然可以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但它在本质上却是市场机制无法调控的。因此,可以自由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与水平问题,并适当控制其范围与水平,但在政策实践中却不可能否定这一制度的福利性色彩。
(4)法制规范性特征
① 社会保障具有法制规范性特征的原因:
a.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由于涉及国家、企业及其他法人团体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及经济利益,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并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才能完成筹资的任务,没有完善的法制规范,便不会有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财政基础,进而也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b.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与利益调整机制,有关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亦必须由法律明确规范,并要求严格依法办事,没有法制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便可能滑出正常运行的轨道,因为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到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均是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
② 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规范性具体体现即是法律的硬约束与政府的强势干预。尽管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制性因民间参与程度的提升和政府责任的控制而存在着弱化趋势,但法制规范性这一特征将始终不会改变。
(5)多样性特征
① 各国之间的国情差异与地域差异、各国之间的文化传统差异、各国国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差异与文化、价值偏好的差异等,均决定了多样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② 主要表现在:
a.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b.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呈现不同的模式;
c.项目结构多样化;
d.水平结构多样化。
(6)刚性发展特征
① 刚性发展特征的表现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发展的特征,既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项目结构、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无疑是刚性增长的。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往实践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现阶段乃至未来社会考虑社会保障发展问题时必须引起充分注意的特征。
② 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
如果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作进一步考察,还可以看出其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即它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地增加,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各国在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事业时,必须充分注意到社会保障刚性发展的规律,在尊重这一发展规律的同时亦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一规律走向极端。
5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积极意义?
答: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保障着人的基本生活,而且实践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功能,直接体现了对弱者的重视与照顾以及人文关怀的精神,直接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甚至解放了人类自身,是人由家庭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最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可见,社会保障制度因价值理念的先进性和实践中的巨大功能,对社会文明发展进步有着重要贡献。
(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一方面,社会保障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与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能够帮助遭遇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恢复正常生活并重新投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还不仅直接提高着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维系着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推动着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社会保障能够化解多种社会矛盾,不断增进国民福利,并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一方面,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建立,都直接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又都直接表现为受益者福利的提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会促进着国民福利的普遍提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保障不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且构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它作为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系统或一个构成部分,既需要其他政策体系等为之配套(如医疗保险离不开医疗卫生事业的配套,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配合),也可以为其他政策体系的实施提供配套。
(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社会产业结构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众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从而是能够容纳众多劳动力的新兴部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既直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这一意义应当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的依赖以及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决定了中国不仅需要尽快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完整的体系。
6 简述社会保障学的研究目的。
答:社会保障学的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分析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动因、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明确社会保障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内容和各构成部分的主要职责、基本性质及相互关系。
(2)揭示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实现社会保障资源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3)揭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保障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阐明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总结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功能和适用条件、实施效应,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给付条件和标准,以及正确确立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供实际依据。
(4)揭示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种分配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保障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分配关系的本质,为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关系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供合理依据。
(5)揭示社会保障同其他经济保障项目之间的关系,为社会保障在各个时期经济保障项目中的正确定位提供依据。
(6)揭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实践依据。
(7)揭示社会保障基金扣除缴纳、筹集储存、分配使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关系的本质,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基金分配和运行原理,探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机制及相应的运行规律。
(8)通过比较分析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明确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准则,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其建立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