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广东普通专升本教育理论论述题【4】

2023-02-19

2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多领域、多维度的,因而是丰富和复杂的,很难一言以蔽之。总的来说,教育学在当代的发展,依然处于科学化的发展时期,因此,科学化仍是教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分析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在今天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

第一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向。与此相联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论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教育活动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此,很多与人相关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育学存在着某种联系。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学由此也具有了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开展交叉研究的基本条件。在整个科学界都呈现出学科交叉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科学自身的不断发展,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也越来越多。

第二、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活的社会生活领域拓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以出生于奥地利而主要活动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西方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伊凡·伊里奇(1926-2002)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掀起了一场反省和批判学校教育制度的思潮,史称"学校消亡论”。这一流派的某些观点虽然过于激进,但其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很多反省和批判都是相当深刻的。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开始加强对学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尝试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研究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教育向题,第三,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对人类认识发展客观规律的重要表述。教育学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重要规律。实际上,从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产生开始,教育学就与人的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最初理性反省的地位相对较高,先验的色彩较浓,这无论是在夸美纽斯还是在康德那里都是明确的。进入科学化发展阶段之后,教育学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越来越多地来自对具体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同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也逐渐增强。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学研究提出的新需要和新要求也日趋增加。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都日益彰显。同时,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也在逐步加强,教育学也越来越多地站在跨国和全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认识和阐述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

23、论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5)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

24、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主要有?

(1)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它既要用特。定动词指明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又要指明行为发生的条件。

(2)生成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被预先制订并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话,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3)表现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情境中的种种"际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1933 -2014)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25、论述个体社会化的含义。

儿童成长就是不断适应社会要求,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其实,完全的自然人只存在干母体中,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学会适应社会,开启个体社会化的征程。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离开其他人而生存,因此,人必须通过社会化而成为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因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人的发展要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新文化的过程。总之,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承担社会角色、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是个体通过社会规范的内化,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6、试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4)指人的自由发展。

27、论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在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指引下,班级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班级是中小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域,班集体的建设目标、内容、规范与措施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 规范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统一。班级管理一方面要能够体现教育目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如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3. 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对班主任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还不具有完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帮助。
  4. 服务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秩序,包括出勤、课堂纪律等、同时、班级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场所。

28、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适应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教育在思想和理论上开始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对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批判之后,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探索。这一探索历程,既艰难曲折,也成果丰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方向。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要以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为鉴,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学者在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同时,也没有停止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1958年,我国的发展进入"大跃进"时期,教育领域也相应展开"教育革。命"。在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也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