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参考答案

2022-10-23

(一)名词解释

 

1.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搏动的不适感。

 

2.心源性晕厥:系因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临床征象。

 

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4.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5.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7.慢快综合征: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发作。

 

8.预激综合征:指心电图呈预激(即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9.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10.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11.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生物学死亡。

 

12.加强生命支持:是以基础生命支持为基础,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主要措施有气管插管、吸氧、除颤、复律、起搏和药物治疗。

 

13.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的一类心脏病。

 

14.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炎症过程中所致的心瓣膜损害。

 

15.周围血管征:包括随心脏搏动的点头征、颈动脉和浇动脉扣及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用听诊器压迫股动脉可听到双期杂音。

 

16.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7.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18.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19.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0.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骤然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21.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

 

22.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23.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赞生物形成。

 

24.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25.Beck三联征:即低血压、心音低弱、颈静脉怒张,见于心脏压塞。

 

26.缩窄性心包炎: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证。

 

27.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28.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瞬间同时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通常是窦房结。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为心脏电除颤。

 

29.射频消融术:是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搏点的介入性技术。

 

(二)选择题

 

A1型题

1.C 2.A 3.E 5.C 4.D 6.A 7.C 8.C 9.E 10.B 11.D 12.C 13.A 14.B 15.B 16.A 17.A 18.D 19.D 20.C 21.B 22.D 23.D 24.B 25.E 26.E 27.B 28.D 29.E 30.D 31.D 32.B 33.A 34.B 35.A 36.C 37.D 38.C 39.E 40.C 41. C 42. A 43. B 44.C 45.C 46.A 47.E 48.B 49.D

50.B 51.D 52.B 53.E 54.D 55.C 56.D

 

A2型题

1.C 2.A 3.A 4.C 5.C 6.D 7.C 8.B 9.C 10.E 11.B 12.C 13.E 14.A 15.A 16.E 17.E 18.D 19.A 20.A 21.B 22.E 23.C 24.E 25.C 26.D 27.D 28.B 29.D30.D 31.C 32.D 33.C 34.E 35.A 36.E 37.B 38.B 39.D 40.B

 

A3型题

1.D 2.E 3.A 5.C 4.A 6.A 7.C 8.D 9.D 10.E 11.C 12.A 13.C 14. E 15. A 16. C 17. C 18. D 19. B 20.E 21.A 22.A 23.B 24.D 25.A 26.C 27.A 28.D 29.C30.A 31.C 32.D 33.C 34.B 35.E 36.B 37.E 38.A

 

A4型题

1.D 2.A 3.B 4.C 5.E 6.C 7.B 8.A 9.D 10.B 11. A 12. B 13. E 14. C 15. E 16. A 17. E 18. A 19. B20.C 21.A 22.C 23.D 24.C 25.B 26.E 27.D 28.A 29.C 30.B 31.D 32.D 33.E 34.D 35.D 36.B 37.C 38.E.

 

(三)简答题

 

1.答: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血脂分析、血糖、脑钠尿肽、心肌坏死标志物、肝肾功能、血培养等)、心电图检查(包括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动态血压监测、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脏CT、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等。

 

2.答:能引起胸痛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心血管神经症等。

 

3.答:诱因有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其他(治疗不当、风湿性心脏病出现风湿活动等)。

 

4.答: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肺部湿性啰音;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等。

 

5.答: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腹胀、畏食、恶心、呕吐等);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胸腔积液;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大、黄疸、肝功能受损及腹水;右心衰竭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6.答:洋地黄中毒的表现:①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②胃肠道反应如畏食、恶心、呕吐。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在用维持量法给药时十分少见。

 

7.答:洋地黄中毒的处理: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低血钾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药。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脉注射或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8.答: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有窒息感而极度烦躁不安、恐惧,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尿量显著减少。早期血压可一过性升高,如不能及时纠正,血压可持续下降直至休克。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9.答: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配合与护理:坐位,双腿下垂;予面罩给氧或采用无气管插管的通气支持;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吗啡、快速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洋地黄制剂、氨茶碱等);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10.答: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②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③室性期前收缩后可见一完全性代偿间歇,若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11.答: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QRS-T波群的T波上称RonT现象;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12.答: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①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通常起始突然;②QRS波群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一般为100~250/分,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④心房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⑤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13.答: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者应首先给予针对性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无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影响,处理的原则同室性期前收缩;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亦应考虑治疗。

 

14.答: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①窦性搏动的P-R间期短于0.12秒;②某些导联的QRS波群超过0.12秒;③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钝,称预激波或8波,终末部分正常;④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15.答: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f波,频率350~600/分。②心室率通常在100~160/分,心室律极不规则。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当心室率过快,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16.答: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的注意事项: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 on 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预激伴发心房颤动,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更换电极片一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有无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17.答:心律失常病人健康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说明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18.答:当发现无反应或突然倒地的病人时,首先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如轻拍肩部并呼叫“你怎么样啦”,然后判断呼吸运动、大动脉有无搏动(10秒内完成触诊颈动脉或股动脉,非必需)。突发意识丧失,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即仅有喘息),视为心搏骤停。

 

19.答:初级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有:胸外按压、开通气道、人工呼吸、除颤,前三者被简称为CAB三步曲。

 

20.答:心搏骤停病人复苏后处理原则和措施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特别是脑灌注,预防再次心搏骤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恐惧,更好地配合治疗。

 

21.答: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并发症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22.答: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①年龄、性别;②血脂异常;③高血压;④吸烟;⑤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次要危险因素:①肥胖;②缺少体力活动;③进食过多的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④遗传因素;⑤A型性格等。

 

23.答:稳定型心绞痛典型的胸痛特点: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②性质: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发作时病人常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③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④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1天内发作多次。

 

24.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①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②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③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此外,由于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等原因诱发的心绞痛称为继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

 

25.答: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②心脏破裂;③栓塞;④心室壁瘤;

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26.答: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特点:①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②在背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7.答: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28.答: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指标有: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变或消失;④cTncTn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以内)。上述4项中,②和④最重要。

 

29.答: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原则如下:①A:aspirin(阿司匹林或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噻氯匹定),抗血小板聚集;anti-anginal therapy 抗心绞痛治疗,硝酸酯类制剂。②B:β-blocker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血压。③C:cholesterol lowering控制血脂水平;cigarette quitting戒烟。④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diabetes treatment 治疗糖尿病。⑤E:exercise鼓励有计划的、适当的运动锻炼;education病人及其家属教育,普及有关冠心病的知识。

 

30.答:用于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危险因素:①高血压水平(1~3级)。②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吸烟。④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⑤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mmol/L(22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mmol/L(13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40mg/dl)。⑥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⑦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⑧血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

 

31.答:目前常用抗高血压药可归纳为5类,即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

 

32.答:抗高血压药的适用范围:①高危、很高危病人,应立即开始抗高血压药治疗;②中危、低危病人可分别随访1个月和3个月,多次测量血压仍≥140/90mmHg,推荐或考虑启动抗高血压药治疗。

 

33.答: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①及时降压,选择有效的抗高血压药,静脉给药,持续监测血压。②控制性降压。

③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要求药物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不良反应较小。④避免使用的药物:如利血平;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药。

 

34.答: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①控制体重;②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钾盐的摄入量;③减少脂肪摄入;④戒烟、限酒;⑤适当运动;⑥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5.答:高血压病人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措施:①首先向病人讲解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即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时可有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特别注意。②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平卧,且下肢取抬高位,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③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且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进行活动;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洗蒸汽浴;不宜大量饮酒。

 

36.答: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①起病缓慢,早期病人可有心脏轻度扩大而无明显症状。

②病情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症状,并出现食欲下降、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③合并心律失常时表现为心悸、头晕、黑蒙甚至猝死。④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常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

 

37.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心脏杂音。③周围体征:瘀点、Osler结节、Roth斑等。④动脉栓塞。⑤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如贫血、脾大等。

 

38.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①血培养阳性(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2次至少间隔12小时以上的血培养阳性、3次血培养均阳性或4次及以上的血培养多数为阳性);Q热病原体一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②心内膜受累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超声心动图异常(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新出现的瓣膜反流。

 

39.答: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及家属为提高血培养结果的准确率,需多次采血,且采血量较多,在必要时甚至需暂停抗生素,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须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血10~20ml,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40.答:心包穿刺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严格无菌操作,抽液过程中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抽液要缓慢,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以防急性右室扩张,一般第1次抽液量不宜超过200~300ml,若抽出新鲜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密切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症状;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感到心率加快、出冷汗、头晕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1.答:安置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指导内容如下:①起搏器知识指导: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装日期、品牌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告知病人应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如核磁、激光、变电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推荐平时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电话时采用对侧。②病情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③活动指导:早期靠近心脏起搏器的手臂只能进行轻微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④定期随访:植入起搏器后的随访时间与病人临床情况变化、植入的起搏器类型有关,一般要求植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3个月至半年随访一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改为每月一次或更短一些,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42.答:心脏电复律、电除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两大类: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总的原则是对于任何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绞痛发作加重,药物治疗无效,都可考虑电复律或电除颤。①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是心脏电除颤的绝对指征。②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选择电复律。③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者可选择电复律。

 

43.答:复律前护理:①向择期复律的病人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其合作。②遵医嘱做术前检查(血电解质等)。③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小时,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的药物。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前应进行抗凝治疗。④复律前1~2天口服奎尼丁,预防转复后复发,服药前做心电图,观察QRS波时限及Q-T间期变化。⑤复律术前禁食6小时,排空膀胱。⑥物品准备:除颤器、生理盐水、导电糊、纱布垫、地西洋、心电和血压监护仪及心肺复苏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44.答:心导管检查术后护理要点:①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②静脉穿刺者肢体制动4-6小时;动脉穿刺者压迫止血15~20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以1kg沙袋加压伤口6~8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观察动、静脉穿刺点有无出血与血肿,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情况。③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空气栓塞、出血、感染、热原反应、心脏压塞、心脏穿孔等。

 

45.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并发症包括:下肢缺血,主动脉破裂,感染,出血和血肿,气囊破裂而发生气栓塞。

 

46.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②穿刺血管并发症,如穿刺处出血或血肿,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痿,穿刺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浇动脉闭塞,前臂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等。③尿潴留。④低血压。⑤造影剂不良反应。⑥心肌梗死。

 

四、个案护理计划

 

【病例简介与护理计划一: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

 

1.病史夏某,女,48岁,高中文化,公务员。病人20年来反复于劳累或受凉后出现胸闷、心悸、气急。曾多次住院治疗,经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予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平时易感冒、咽痛。2天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胸闷,气急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量不多,胃纳差,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门诊入院。病人年轻时曾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已婚,二儿一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家庭关系融洽,经济状况良好,病人性格随和,积极配合治疗。

 

2.身体评估 体温39.1℃,脉搏88/分,呼吸20/分,血压100/65mmHg,血氧饱和度93%。身高160cm,体重55kg。半卧位,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叩诊清音,两肺底闻及湿啰音。心尖冲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可触及震颤,心率110/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心尖部中度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指,质中,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水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4.12×1012/L,白细胞11.2×109/L,N80%。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气分析:PaO255mmHg,PaCO247mmHg。胸片:两肺纹理增加以左侧为著,心影向左下扩大。心电图:心房颤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尖瓣中度狭窄伴中度反流,EF38%

 

4.护理计划

 

 

【病例简介与护理计划二:急性心肌梗死】

 

1.病史 王某,女,65岁,小学文化,农民。主诉:反复胸闷、气短5年,持续心前区疼痛4小时。病人5年前劳累时出现胸闷、气短,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缓解出院。此后,每于劳累后出现上述症状,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入院前4小时病人再次于劳累后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向左肩和背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家人急送医院。已婚,育有2子,儿子均身体健康,配偶于2年前因“结肠癌”病故。性格开朗,与长子生活在一起,家庭关系融洽。平素喜食荤菜,无吸烟饮酒史。病人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

 

2.身体评估 体温37℃,脉搏96/分,呼吸24/分,血压100/65mmHg。身高162cm,体重62kg。神志清楚,痛苦表情,身体评估合作,大汗,口唇轻度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略粗糙,心界不大,心率96/分,可闻及期前收缩2~3/分,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3.4×1012/L,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78.4%。血生化:cTnI 8.78μg/L,CK-MB 28.7U/L,CK 103U/L,AST 40U/L,LDH 210U/L,血糖 7.2mmol/L,甘油三酯

 

2.44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尖,R波减低,V1-5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4.护理计划

 

 

【病例简介与护理计划三:原发性高血压】

 

1.病史邹某,男,60岁,农民,小学文化。有高血压病史3年,间断服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平日血压波动在160~180/90~100mmHg1小时前与人争吵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伴视物模糊,急诊入院。病人平素性格急躁,吸烟10~20/天,饮酒6~1/天,喜好吃咸菜。已婚,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家庭关系融洽。其父于1年前因“高血压,脑出血”病故,母亲健在。

 

2.身体评估 体温36.4℃,脉搏110/分,呼吸22/分,血压200/120mmHg;身高170cm,体重82kg;神志清楚,较烦躁,口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底絮状渗出。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3.40×1012/L,白细胞5.0×109/L。血生化:血糖5.2mmol/L,总胆固醇6.3mmol/L,甘油三酯2.7mmol/L,血肌酐115μmol/L,血尿素氮8.2m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糖(-)X线胸片:心脏扩大。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

 

4.护理计划

 

 

五、临床案例护理实践练习

 

练习方法和要求:学生每2人一组,依据提供的病人资料和临床情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1人根据提供的资料扮演病人,1人扮演护士,针对病人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操作。

 

【临床案例一:心房颤动】

 

1.病史 黄某,女,58岁,已婚,高中文化,退休干部。3年前出现发作性心悸,休息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开始数月发作一次,多于情绪激动和活动时发作,近半年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入院进一步诊治。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无烟酒嗜好。丈夫与儿子体健,能胜任照顾病人,家庭经济情况尚可。

 

2.身体评估 体温36.5℃,脉搏72/分,呼吸16/分,血压105/65mmHg,身高160cm,体重70kg。发育正常,体型较胖。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分,律齐,心界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电图:心房颤动,心室率110/分。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均在正常范围。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①入院宣教;②心理疏导。)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一:

 

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自诉心房颤动又再次发作,拉信号铃呼叫护士。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①测量病人的脉搏,进行心脏听诊;②做心电图;③向医生汇报,遵医嘱做相应处理。)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二:

 

病人已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安返病房。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①安置病人至床上;②观察伤口、末梢循环、静脉输液情况;③建立心电监护;④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三:

 

病人术后8小时诉左侧胸部穿刺处疼痛,呼吸稍急促,说话费力,测血压正常。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①观察伤口情况,进行胸部听诊,左右对比判断是否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②适当抬高床头,高流量给氧;③向医生汇报,联系床边摄片。)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四:

 

病人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服用华法林、胺碘酮治疗。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主要护理操作:①向病人讲解口服华法林、胺碘酮用药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定期监测INR、甲状腺功能等;②教会病人自测脉搏。)

 

【临床案例二:急性心肌梗死】

 

1.病史蔡某,男,65岁,初中文化,退休职工。1周前出现发作性胸痛,自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今晨跑步途中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呕吐、冷汗和濒死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持续1小时,被家人送至急诊,拟“急性心肌梗死”收治入院。病人已婚,有吸烟史40余年,每天约1包,有饮酒史,每天半斤。配偶、子女身体健康,与配偶同住,家庭关系融洽。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人性格开朗,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有医保支付。对所患疾病的危险因素不知晓。

 

2.身体评估 体温37.0℃,脉搏90/分,呼吸16/分,血压140/95mmHg。神志清楚,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轻度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67%,淋巴细胞23%。心电图:V3-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有深而宽的Q波,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的护理操作:①给病人合适的体位;②正确实施氧疗;③建立心电监护;④建立静脉通道;⑤遵医嘱用药。)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一:

 

病人住院当天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持续下降到95/55mmHg,心率120/分,听诊肺部出现湿啰音。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的护理操作:①坐位,两腿下垂,注意安全;②调节氧流量至6~8ml,湿化液中加入酒精,或面罩给氧;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变化;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利尿、扩血管、升压等药物。⑤心理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二:

 

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准备出院。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主要的健康教育:饮食调节;戒烟限酒;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避免诱因;家属指导。)

 

【临床案例三:原发性高血压】

 

1.病史 赵某,男,28岁,未婚。近半年来于劳累或睡眠不佳时偶感头痛,休息后好转,未予重视。

最近体检发现血压150/100mmHg,遂入院寻求治疗。病人平素无其他不适,喜爱熬夜,无吸烟史,偶尔少量饮酒。性格内向,对医学知识了解少,父母均有高血压。病人自述紧张,尤其看到医护人员时,心搏明显加速。

 

2.身体评估 体温36.6℃,脉搏110/分,呼吸20/分,血压160/110mmHg;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皮肤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界正常,心音无增强及减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暂缺。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测量血压;实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一:

 

检查后确诊病人为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某天与病友争吵后情绪激动,面色潮红,大汗,呼吸加速,血压190/120mmHg,自诉头痛剧烈、胸闷、恶心。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主要护理操作:给病人摆放合适体位,低流量吸氧;给予心电监护;遵医嘱用注射泵泵入5%葡萄糖50ml、硝普钠25mg)

 

病人住院期间资料补充内容二:

 

病人经治疗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并即将出院。

 

护理要求:依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主要护理操作:对病人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以电子血压计为例,教会病人掌握家庭自测血压的方法。疾病知识指导。)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