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单项选择

2022-05-19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是属于( )。

A.综合实践活动

B.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C.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D.社会实践

2.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教师应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打电话给家长

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

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D.用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

3.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

A.情景教学法

B.示范法

C.演示法

D.现场教学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教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练时间为( )。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5.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的布置都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6.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开展组织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7.小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 )。

A.推理

B.判断

C.综合

D.概念

8.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

A.决策者

B.志愿者

C.学习者

D.支持者

9.《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0.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11.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

12.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

A.自主活动阶段

B.核心形成阶段

C.组建阶段

D.成熟阶段

13.一位新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该老师处于由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A.关注情景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14.研究者关注事件,揭示教育现象,采用“课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叙事研究

D.行动研究

15.在小学教学教科书中,将“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16.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7.保证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A.辅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教导学生

D.研究学生

18.教师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这一教育过程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原则

B.启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原则

19.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

A.任务分析模式

B.过程导向

C.工作分析

D.目标导向

20.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观察

B.讲解

C.示范

D.练习

 

1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课外活动的识记。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活动。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之后,将课外活动纳入课程标准之中,课外活动便被法定在教学计划之内。因此,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是属于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B项正确。

A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更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的亲身实践,达到知识整合、能力训练、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目标。题干中的表述只能部分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所以选择“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更加对应题干表述。并且,如果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话,D选项社会实践也应当选择,两个正确答案显然不符合单选题的做题逻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外活动属于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实践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学生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的识记情况。题干中小学生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需要清理伤口。故B项正确。

A项:仅用纸巾盖上,不能达到清理伤口的作用,且不必打电话通知家长引起恐慌。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处理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可以用止血带和送医院,膝盖擦伤且有少量出血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使用止血带和送医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境教学法的识记情况。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故A项正确。

B项:示范法是指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或榜样,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示范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如给学生范读、示范书写、示范演唱、示范体操动作等,它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技巧、习惯的重要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题干中课堂上的场景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法规条文的识记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改革纲要(2010—2020年)》都有规定: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故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5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程类型的识记情况。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水平、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都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反映。故D项正确。

A项: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卢梭认为,学生学习的不应该是课本,而应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发现的形式获得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学班级活动的识记情况。题干中学生能自己确定活动,符合自主性的特点。班级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可以说,班级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解析

本题考查对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的识记情况。概念是在头脑中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符合题干中通过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故D项正确。

A项: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大都是借助语言、词汇并用句子形式来实现的。判断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之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例如,构想把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编成一个短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结合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识记情况。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①解答疑难;②指导读书;③树立榜样;④游戏。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担任支持者,而非决策者。这样民主性家庭教养方式也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法规条文的识记情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规定: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D

10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识记情况。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近景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与社会观念、父母意愿、教师期望相联系。题干中学生努力学习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表扬及同学的认可,可见是他人的观念在自己头脑中的反应。C项正确。

B项: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A、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学评价的类型的识记情况。个体内差异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又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与题干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

A项: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甄别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包括各种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弄清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其目的是更好地组织后续的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相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班级管理中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的识记情况。班集体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在形成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情谊与信赖,班集体的核心初步形成,班集体的特征已经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并逐步稳定。故B项正确。

A、 D两项:自主活动阶段也称成熟阶段,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故A、D两项都排除。

C项:组建阶段是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不过,这时的集体特征还不稳定,还不时地会受到挑战,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处于组建之处,成员间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加共同活动而已。同学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的状态,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识记情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们如何看”“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地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故C项正确。

A项: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关注自我感受阶段不属于福勒与布朗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识记情况。叙事即叙述故事,即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因此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强调个人经验的原始性、情境性和真实性。叙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自传型叙事,即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生长。故C项正确。

A项:实验研究是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的识记情况。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与题干中“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一致,故C项正确。

A、 D两项:不属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与题干描述相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解析

本题考查对直观性原则的识记情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没听见不如听见,听见不如看见。其符合直观性原则的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故A项正确。

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解析

本题考查对班主任工作内容的识记情况。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这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工作的前提。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解析

本题考查对德育原则的识记情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A项正确。

B项:启发性原则属于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导向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9解析

本题考查对泰勒课程理论的识记情况。泰勒(R.W.Tyler)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提出了四大课程基本问题:①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③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因此泰勒提出的是目标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故D项正确。

A、 C两项:任务分析模式和工作分析模式为干扰选项,排除。

B项:过程导向模式是指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在他看来,编制课程不是为生产出一套“计划”(plan)、“处方”(prescription),然后予以实施和评价效果,而是一种研究的过程,其中贯穿着对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变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0解析

本题考查对技能的形成的识记情况。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故D项正确。

技能形成的定向阶段,学生需要观察教师的示范,教师给予准确的讲解,但此阶段并没有形成技能。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