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题:根据题⽬要求,回答问题。(本⼤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三)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
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理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着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就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了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们的友谊吗?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7.(证明题)请为上文《再见,亲人》设计一份教学案例。
27解析
第一,从问题出发寻找答题点,本题的答题点为教案设计的步骤、内容;第二,回忆教案设计的步骤、内容;第三,回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进行填充;第四,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正确答案是:
(1)教学目标:
①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硝烟”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4)教法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激情朗读法、讲述法和引起联想法。
(5)教学过程:
①课堂导入
a.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同学们,我们先讨论个问题:什么是亲人?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文里讲述的那些亲人吧!
b. 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1950年10月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重建工作,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回到祖国。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 自读课文。
思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哪些亲人?她们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
b. 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理解并掌握字词的含义。
役、暂、糕、战役、封锁、暂时、供应、硝烟、雪中送炭、唯一、情谊、噩耗、刚强
c. 说说志愿军眼中的亲人指的是谁?以大娘、小金花、大嫂(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板书:朝鲜人民)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
③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先让学生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画出使自己最感动的句子。以大娘送打糕之事为例,如:“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教学中紧紧围绕“雪中送炭”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逐个分析“雪”“送”“炭”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再反复朗读,体会文中表达的情谊。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让自己感动。
适时出示:“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唯一的亲人”,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a. 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段。
学习方法: 默读分层; 朗读体会; 小组交流。
b. 分小组自学第四至六段,讨论该怎样朗读。
c. 全班交流。
④感悟升华并总结
a. 师:课文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讲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情,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
b. 学生汇报。
师:是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付出了太多太多。在这片土地上长眠着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志愿军战士付出了青春与热血。此时,他们怎能舍得离去呢?志愿军战士只能从心底里喊道:“再见了,亲人!”(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c. 出示课件(离别的画面)。
师: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时,当志愿军战士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告别时,想到再也见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志愿军战士再一次深情地呼喊着:“再见了,亲人!”
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d. 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师:是的,他们将所有的话语和所有的情感都化为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说:“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慢慢地启动了,他们依依不舍地说:“再见了,亲人!”(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火车,缓缓地驶向了远方,越去越远,志愿军战士一次又一次从心底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老师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e. 小结:亲人虽然离别了,但是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却代代相传。这种友谊跨越了国度,跨越了民族,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竖立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⑤作业设计
a.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下作一首小诗。
b. 向学生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⑥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反复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激发他们的感情。但在课文表达方法的特点方面拓展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